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现代启示录—悉尼交响乐团室内乐音乐会 [已过期]

演出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时间:

2014-06-26 19:30

演出票价:

80元 100元 160元 240元 300元 360元 480元
1:本站只提供演出相关信息介绍,购票请到正规渠道购买,敬请谅解!

演出介绍

悉尼交响乐团室内乐音乐会

大卫·罗伯森 指挥

大卫·罗伯森被认为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美国指挥家之一。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音乐家和娴熟的曲目编排者,他充满着活力。他同时是一名充满激情并且令人信服的乐团沟通者,拥有丰富的管弦乐和歌剧保留曲目的指挥经验。他通过令人振奋的音乐与创意,与世界各地的主要乐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2012年秋天,罗伯森先生作为拥有133年历史的圣路易斯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推出他的第八个乐季。2014年1月,大卫·罗伯森出任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

2012年9月,他与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开展欧洲巡演,其中包括伦敦的BBC逍遥音乐节、柏林和琉森音乐节,并最终在巴黎的普莱耶尔音乐厅圆满落幕。小提琴家克里斯蒂安·特茨拉夫是这次巡演的特邀独奏家,这标志着该乐团自1998年以来首次涉及欧洲的合作演出,以及与音乐总监大卫·罗伯森的初次合作。2013年3月,罗伯森和他的乐队回到美国加州,进行该乐季的第二次巡演,其中包括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蒙达维艺术演出中心为期三天的集中演出(小提琴家詹姆斯·埃内斯担任独奏)。乐团还将在科斯塔梅萨、棕榈沙漠和圣巴巴拉的场地演出,担任独奏的是圣路易斯交响乐团首席长笛马克·斯帕克斯。

除了目前在圣路易斯交响乐团担任的职位外,罗伯森先生还是一个频繁出任世界各地主要乐团和歌剧院的客座指挥。在2012至2013乐季,他同美国本土的著名乐团,如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此外,他还指挥过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和现代音乐合奏团。音乐生涯中,他还曾与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和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皇家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

在歌剧指挥方面,罗伯森有超过45部的保留剧目。他曾于2012年10月返回大都会歌剧院指挥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曾在许多久负盛名的歌剧院,包括大都会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里昂歌剧院、圣达菲歌剧、汉堡国家歌剧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夏特莱剧院与旧金山歌剧院指挥歌剧作品。

过去的二十五年中,罗伯森曾在海外担任多个职位。在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与悉尼交响乐团任命之前,他曾于2005至2012年在BBC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客座指挥,并是第一个在里昂国家管弦乐团兼任音乐总监的艺术家。同时,他还担任那个城市音乐厅的艺术总监,任期从2000年到2004年。1992年至2000年,他是巴黎的现代音乐合奏团(其名誉会长皮埃尔·布列兹,也是罗伯森先生的早期支持者之一)的音乐总监。1985年至1987年,他担任耶路撒冷交响乐团的驻团指挥。

录音方面,德意志唱片公司、维京古典、索尼古典、大西洋/埃拉托、Nuema、Ades、瓦卢瓦和拿索斯都曾为他录音。最近,他为Nonesuch录制了《博士——原子交响曲》。他的其他录制作品还涉及如巴托克、布列兹、卡特、度萨彭、德沃夏克、希纳斯特拉、拉罗、米约、莱奇、圣-桑和西尔维斯特罗夫。

  悉尼交响乐团

  悉尼交响乐团成立于1932年。随着悉尼跻身国际都市之列,乐团亦已被公认为是世界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乐团以澳洲地标之一的悉尼歌剧院为根据地,每年演出超过一百场。

  悉尼交响乐团1934年创建于悉尼,其前身为澳大利亚国营电台悉尼交响乐团的器乐合奏团。1936年后,乐团的名称改为“ABC悉尼交响乐团”,1946年后乐团才正式更名为“悉尼交响乐团”。1946至1956年由英国指挥家戈森斯担任常任指挥后,乐团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成为澳大利亚最有代表性的交响乐团。1979年起,法国指挥家弗雷莫出任乐团常任指挥。乐团每年举行约160场音乐会,并常去世界各国演出,乐团总员约90人。

  1932年对于整个悉尼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被誉为工程学奇迹的悉尼海港大桥于同年3月正式落成。同年6月,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成立,这也为日后悉尼交响乐团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乐团起初仅有24位乐手,并且只是在一些晚宴和节目录制现场,以背景音乐演奏者的身份出现。1934年,爱尔兰著名指挥家汉密尔顿·哈提爵士到访澳大利亚,提议悉尼应该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专业交响乐团。同年,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将乐团的编制扩展到45人,并在正式演出时扩展到70人。1936年,乐团的第一个演出季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30年代的政治因素,欧洲许多一流的艺术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悉尼交响乐团也有幸与多位指挥家、独奏家进行了合作,包括多拉蒂、比彻姆、鲁宾斯坦、胡贝尔曼、施纳贝尔。

  世界大战期间,尽管乐团无法购买、修缮乐器,但它们所演奏的音乐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安慰。1942年,乐团中女性乐手的数量增长到32人,比战争前足足增加了12人。世界大战结束时,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与悉尼市议会、南威尔士州政府达成协议,决定要在悉尼创立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1946年1月,由82名乐手组成的悉尼交响乐团第一次举行了公开演出。

  从1946年开始,古森斯便常年在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并立志要将乐团带入世界六大顶尖名团之列。在古森斯的带领下,乐团经常首演一些澳大利亚作曲家的作品。1948年,他提出“悉尼必须要有个专业歌剧院”的想法,并选择本纳隆角为日后悉尼歌剧院的落脚点。

  在古森斯之后,荷兰指挥家奥特洛成为乐团的新任首席指挥。1974年,乐团开始了欧洲巡演。此外,悉尼歌剧院开始逐渐成为乐团的定点演出场所。

  1982年,麦克拉斯爵士成为乐团历史上的第一位本土首席指挥。1985年,麦克拉斯爵士因健康原因告别乐团,并由另一位年轻的本土指挥家查兰德于1987年继任首席指挥一职。

  在查兰德的指挥下,乐团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乐团录制的澳大利亚作曲家彼得·斯科尔索普的作品广受好评。对马勒、瓦格纳作品的演绎,以及1988年在美国的巡演均得到不错的反响。然而与查林德日渐火热的人气成反比的是,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并于1991年死于艾滋并发症。

  荷兰指挥家迪华特出任乐团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并将乐团带入一个鼎盛时期。乐团演绎的瓦格纳的歌剧《莱茵的黄金》、马勒第二、马勒第三交响曲,以及澳大利亚当代音乐作品等,都得到业界的高度赞扬。此外,乐团还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古典唱片品牌合作发行了4张专辑。1995年,乐团在英国与欧洲的巡演大获成功。1996年11月,乐团远赴日本与中国台湾巡演。

  《皇帝圆舞曲》,作品437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曲 阿诺·勋伯格 改编

   悉尼交响乐团音乐家:长笛、单簧管、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张昊辰:钢琴

  《齐格弗里德牧歌》,作品号WWV103       理查·瓦格纳 曲

  ——中场休息——

  E大调第一室内交响曲,作品9号      阿诺·勋伯格 曲

悉尼交响乐团室内乐音乐会 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