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4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纳布科》 [已过期]

演出场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演出时间:

2014-04-24 19:30 2014-04-25 19:30 2014-04-26 19:30 2014-04-27 19:30

演出票价:

100元 280元 450元 550元 600元 680元 880元
1:本站只提供演出相关信息介绍,购票请到正规渠道购买,敬请谅解!

演出介绍

歌剧纳布科

《纳布科》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第三部歌剧,脚本由索莱拉根据圣经故事及1836年奥古斯特·阿尼塞-布尔乔伊斯与弗朗西斯·科尔努合著的法语剧本改编。斯卡拉歌剧院的经理梅勒里一直十分看好威尔第的才华,他以双方合约为由,将诗人索莱拉写的《纳布科》脚本塞给威尔第。诗中描述的希伯来人被掳到巴比伦,远离家乡备受压迫的遭遇,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如同一种自我解放的比喻,引发了威尔第创作的动力。很快,他在1841年秋完成了手稿,对这部即将上演的作品抱着极大希望。那时的意大利尚未统一,大部分国土还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意大利民众对民族解放的强烈渴望,使得《纳布科》中的合唱曲“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自排练开始就赢得了听众的喜爱,甚至是为剧院装修的工人,在此曲过后都纷纷叫好。至今,这支合唱曲仍是意大利最流行的爱国歌曲之一。1842年3月9日,《纳布科》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威尔第作曲事业的基础。

《纳布科》是国家大剧院继《茶花女》、《弄臣》、《假面舞会》、《奥赛罗》之后出品制作的又一部威尔第经典歌剧。国际知名歌剧导演吉尔伯特·德弗洛(Gilbert Deflo)将担纲该剧导演,赋予这部经典之作新的生命,而著名舞美设计埃兹欧·弗里杰利奥(Ezio Frigerio)、著名服装设计弗兰卡·斯夸尔恰皮诺(Franca Squarciapino)也将实力加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服装设计弗兰卡·斯夸尔恰皮诺曾凭借经典电影《大鼻子情圣》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作  曲:朱塞佩·威尔第

脚  本:特米斯托科·索莱拉

导  演:吉尔伯特·德弗洛

舞美设计:埃兹欧·弗里杰利奥

服装设计:弗兰卡·斯夸尔恰皮诺

灯光设计:韦尼乔·凯利

合 唱 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乐  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主演名单:

纳布科(男中音):弗拉基米尔·斯托亚诺夫、袁晨野

阿碧凯利(女高音):孙秀苇、安娜·玛卡洛娃

撒迦利亚(男低音):欧琳·阿纳斯塔索夫

以实玛利(男高音):金郑建、卢恰诺·冈奇

费蕾娜(女中音):杨光、郝俊华

巴力神大祭司(男低音):赵明

阿布达罗(男高音):刘乃奇

安娜(女高音):李欣桐

马西莫·扎内蒂 指挥

马西莫·扎内蒂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多年来,他与世界许多著名的剧院合作,诸如:柏林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森佩尔歌剧院、拜尔州国家歌剧院、汉堡国家歌剧院、苏黎世歌剧院、英国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弗洛伦萨五月之花歌剧院、罗马歌剧院、帕尔玛摄政王剧院、博洛尼亚市政厅剧院、都灵摄政王剧院以及热那亚卡尔洛·菲利切剧院。他曾于1999至2002年期间在安特卫普的弗莱芒歌剧院担任音乐总监,他所监制的许多歌剧演出荣获了国际报界的热评。在过去的十年里,扎内蒂定期在德累斯顿森佩尔歌剧院工作,指挥《卡门》、《奥赛罗》、《戏剧的方便》、《费加罗的婚礼》以及《诺尔玛》的新制作以及恢复上演了《唐·卡罗》、《蝴蝶夫人》并与德累斯顿室内乐团合作演出音乐会。扎内蒂还定期作为客席指挥现身于柏林国家歌剧院,2002年他与该院首次合作的《诺尔玛》受到高度评价。扎内蒂指挥的歌剧演出还包括《假面舞会》、《西西里的晚祷》、《爱之甘醇》、《唐·卡洛》、《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卡门》、《艺术家的生涯》、《路易斯·米勒》、《茶花女》、《西方女郎》和《安娜·宝莱娜》。在布拉格德沃夏克音乐节,扎内蒂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出清唱剧《被出卖的新嫁娘》,演出大获成功并应邀再与该团合作演出威尔第的《安魂曲》。作为交响乐指挥,扎内蒂先生曾与班贝格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汉堡北德交响乐团、魏玛国家室内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哈莱管弦乐团、新西兰交响乐团以及法国、芬兰、瑞典的广播爱乐乐团。扎内蒂于2008年赴日演出三周,他与迪图瓦和布罗姆施泰德指挥的音乐会博得广大观众的极大好评,被评选为NHK交响乐团在该乐季的六场最佳音乐会。马西莫·扎内蒂的音乐教育始于米兰的威尔第音乐学院,他曾荣获许多嘉奖,包括在维也纳的青年艺术家论坛、罗马的弗朗诺·费拉里奖以及在伦敦多纳泰拉·弗利克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奖。

吉尔伯特·德弗洛 导演

1944年生于比利时。吉尔伯特·德弗洛毕业于比利时国家高等表演艺术学院,后于米兰小剧场师从著名导演Giorgio Strehler。1973年在法兰克福执导了其第一部作品《三橙爱》。作为比利时皇家铸币局剧院任命的常任导演,1981至1989年间德弗洛在此执导了众多作品。1989年在巴勒莫以《魔鬼兄弟》开始其在意大利的职业经历,之后陆续于卡塔尼亚执导了《三部曲》、在米兰斯卡拉执导了《弄臣》,在马切拉塔执导了《卡门》、《托斯卡》、《浮士德》、《法斯塔夫》。同时德弗洛的众多作品也活跃于国际舞台:德国汉堡的《塞维尔的理发师》、《佩雷拉斯与梅丽桑德》、《死神舞》,威尔士国家歌剧院《没有影子的女人》,苏格兰歌剧院《阿依达》,巴塞罗纳里赛欧歌剧院的《黑桃皇后》,在瑞士洛桑的《狄托的仁慈》、《女人心》;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艺术家生涯》;苏黎世的《弄臣》、《乔康达》,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的《唐吉诃德》和《玛农》。他执导了许多巴洛克歌剧,在蒙彼利埃执导《波佩阿的加冕》、《尤利西斯归来》,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执导凯瑟的《Croesus》,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的《赛尔斯》,在巴塞罗纳执导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在纽伦堡执导策姆林斯基的《Der Traumgorge》(1980),在阿姆斯特执导丹简·冯格里斯的《蒂及》(1980),在日内瓦执导鲁尔夫·里铂尔曼的《森林》(1982)。

德弗洛的作品还有:巴黎歌剧院的《三橙爱》,香榭丽舍剧院的《赛密拉米德》,维罗纳露天剧场的《乡村骑士》、《丑角》,在卡利亚里的《曼侬·莱斯科》,在爱丁堡音乐节上的《奥菲欧》,《路易莎·美勒》,巴黎歌剧院的《被出卖的新娘》等。

埃兹欧·弗里杰利奥 舞美设计

埃兹欧·弗里杰利奥1930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埃尔巴,是当今欧洲著名的舞美设计师之一。他已经在米兰小剧院工作了五十余年,曾荣获多项欧洲戏剧和电影的奖项,并荣膺法国荣誉勋位勋章。

埃兹欧·弗里杰利奥曾是电影工作者,学习过服装、舞美、建筑等,之后投身于戏剧和歌剧的舞美和服装设计中,为法兰西喜剧院、巴黎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和维也纳的城堡歌剧院创作设计,称其为舞台设计的大师级人物丝毫不为夸张,其舞台理念也成为教科书典范。

1955年,他开始在剧院工作时与著名导演乔尔焦·斯特雷勒相识。斯特雷勒最初选派他担任小剧院的服装设计师,翌年开始参与布景设计。从1973年开始他为斯特雷勒在斯卡拉歌剧院、以及在维也纳和巴黎的歌剧制作设计布景,《女人心》是斯特雷勒生前指导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成为两位艺术家合作的“绝笔”。

1962年,他开始涉猎电影领域,为影片制作布景,其中著名的影片有 《1900(海上钢琴师)》、《大鼻子情圣》、《屋顶上的轻骑兵》等,并因《大鼻子情圣》获得1990年奥斯卡最佳舞美设计提名和最佳服装设计大奖。

歌剧代表作品:苏黎世歌剧院《费加罗婚礼》,米兰斯卡拉剧院《奥赛罗》、《费黛里奥》(担任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巴黎国家歌剧院《美狄亚》,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皮耶罗法戈欧尼导演的《诺尔玛》,法兰西剧院《表演爱情》、《游吟诗人》,斯特雷勒导演“家园三部曲”。

舞剧代表作品:罗马歌剧院《灰姑娘》,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歌剧院《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国家歌剧院《睡美人》。

电影代表作品:1995年担任电影《屋顶上的轻骑兵》艺术指导,1999年担任电影《大鼻子情圣》的艺术指导,1991年凭借让-保罗《西拉诺德伯》获得奥斯卡提名。

戏剧代表作品:《圣女贞德》、《李尔王》、《风暴》,1984年在巴黎的奥德翁剧院首次公演的《滑稽的幻想》,1985年首次公演并且被重演了很多次的《伟大的魔术》。

弗兰卡·斯夸尔恰皮诺 服装设计

弗兰卡·斯夸尔恰皮诺是意大利服装设计师,1990年凭借《大鼻子情圣》荣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主要的剧场、歌剧院设计服装,其中包括维也纳宫廷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苏黎世歌剧院。

她经常与埃兹欧·弗里杰利奥(Ezio Frigerio)合作,而埃兹欧·弗里杰利奥既是她的合作伙伴也是她的丈夫。

获奖情况:2000年,戈雅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赤祼贵妇》(1999);1998年,戈雅最佳服装设计奖——《春情花花铁达尼》(2004);1997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奖——《屋顶上的轻骑兵》(1996);1996年,法国凯撒奖 (提名)——《屋顶上的轻骑兵》(1996);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奖——《夏蓓尔上校》(1994);1995年,法国凯撒奖 (提名)——《夏蓓尔上校》(1994);1994年,法国凯撒奖 (提名)——《路易斯,孩子王》(1993);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大鼻子情圣》(1990);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奖《大鼻子情圣》(1990);法国凯撒奖《大鼻子情圣》(1990);1990年,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服装设计——《大鼻子情圣》;欧洲电影奖——《大鼻子情圣》(1990)。

韦尼乔·凯利 灯光设计

2011年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托斯卡》、2012年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灯光设计师。

从1974至1979年间,韦尼乔·凯利受聘于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参与各种剧目的创作。1979年至1989年,他加入米兰比克剧院,与乔尔焦·斯特雷勒一同工作,负责比克剧院全部创作的灯光设计。1987年及随后的四年里,他和许多导演合作,为罗西尼歌剧节创作作品。同时,从1989年以起,他也和萨尔茨堡音乐节、香榭丽舍剧院、巴黎夏蕾剧院和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有着良好的合作。他与威尼斯的凤凰歌剧院有过数年的合作。

上世纪90年代,他与许多知名剧院和音乐节合作过,包括巴士底歌剧院、布拉格国家剧院、普罗旺斯艾克斯音乐节、拉文纳音乐节、蒙特卡洛歌剧院、日内瓦歌剧院、五月音乐节、凡尔赛巴洛克音乐节、巴黎卡尼尔歌剧院、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巴塞罗那利塞奥大剧院、雅典阿蒂库斯剧院、东京银座四季剧院、维罗纳竞技场、阿姆斯特丹歌剧院、博洛尼亚市政剧院、罗马歌剧院、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剧院、图卢兹歌剧院、马德里皇家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他与许多大师有过合作,包括:P.L.皮齐、埃齐奥·弗里杰里奥、胡戈·德安娜、KM·格鲁伯、海宁·布洛克豪斯、克劳迪奥·阿巴多、里卡尔多·穆蒂等。

在新世纪里,韦尼乔·凯利与埃齐奥·弗里杰里奥、胡戈·德安娜、F·泽菲莱利、瓦列里·捷吉耶夫、克劳迪奥·阿巴多、尼古拉·乔尔、奎里诺·坎迪、马里奥·加斯等人有更深的合作,作品范围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歌剧常备剧目。同时,韦尼乔·凯利还在米兰新美术学院和斯卡拉职业学校教授剧场灯光设计。

分场演员表:

24、26日        25、27日

纳布科     袁晨野         弗拉基米尔·斯托亚诺夫

阿碧凯利    孙秀苇         安娜·玛卡洛娃

撒迦利亚    谢尔盖·阿塔莫诺夫   奥林·阿纳斯塔索夫

以实玛利    金郑建         卢恰诺·冈奇

费蕾娜     杨光          郝俊华

弗拉基米尔·斯托亚诺夫 饰 纳布科

出生于保加利亚的佩尔尼克,在索菲亚音乐学院完成声乐学习之后,前往罗马保加利亚文化艺术学院师从Nicola Ghiuselev继续深造。1996年在索菲亚首次登台表演《唐·卡洛》中的波萨侯爵,1998年在意大利拿波里圣·卡尔罗剧院表演的“麦克白”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这之后他的职业生涯翻开了新篇章,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重要的歌剧院。这其间参与的演出有:米兰大剧院的《命运的力量》,意大利布塞托和拉文纳参演的歌剧《西西里晚祷》,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的《歧途》,凤凰大剧院落成典礼上的《拉哈尔的国王》等。

他曾参加的演出有:智利圣地亚哥的《游吟诗人》和《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威尼斯以及维亚纳取得巨大反响的《歧途》,纽约大都会剧场的《黑桃皇后》和《拉美摩尔的露契亚》。随后返回苏黎世参演《唐·卡洛》、《席德》和《鲍里斯·戈都诺夫》。还曾在米兰大剧院和都灵皇家歌剧院参演《歧途》。

袁晨野 饰 纳布科

男中音歌唱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以及休斯顿大歌剧院歌剧培训中心。旅美前,为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袁晨野多次在国际大型声乐比赛中获奖。1994年在芬兰获第三届“米丽娅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男声组第一名,同年在莫斯科获第十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声乐金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音乐家。1998年,获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歌剧比赛最高奖,同年获休斯顿大歌剧院声乐比赛第一名。在美国和欧洲各大歌剧院中,袁晨野主演了《弄臣》中的里戈莱托、《茶花女》中的乔治·阿芒、《唐·璜》中的唐·璜、《福斯塔夫》中的福德、《波希米亚人》中的马赛罗、《奥菲欧》中的阿波罗、《丑角》中的西尔维奥、《卡门》中的斗牛士、《爱情的灵药》中的贝尔克来、《小妇人》中的拜尔、《拉莫尔的露其娅》中的恩里科。与此同时,袁晨野主演了中国歌剧《鬼雄》中的项羽,并应邀参加过两次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第十五届世界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1995年,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了《黄河颂》和《都塔尔和玛丽娅》的音乐电视专辑。

袁晨野曾与多位著名指挥大师合作。其中有:查尔斯·迪图瓦、内维尔·马里纳爵士、查尔斯·麦克拉斯爵士、克里斯托夫·艾森巴哈、莱恩纳德·斯拉特金以及帕特里克·萨莫尔斯等。合作过的乐团有:费城交响乐团、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新墨西哥交响乐团、雅典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旧金山歌剧院交响乐团、华盛顿歌剧院交响乐团等。

1996年3月,袁晨野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为庆祝多明戈担任华盛顿歌剧院艺术总监的庆典音乐会上与多明戈同台演唱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中的二重唱和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咏叹调,并受克林顿总统及夫人的邀请参加在白宫举行的庆典活动。1998年底,袁晨野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为菲利普公司录制了歌剧咏叹调和《黄河颂》的激光唱片。

2001年,他担任主角之一的歌剧《小妇人》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播放,并录制成唱片。

2002年,袁晨野在英国威尔士国家歌剧院新制作的歌剧《弄臣》中担任主角,并在八个城市巡回演出,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直播了全剧的演出。《华盛顿邮报》曾评论袁晨野“有罕见的声音,演唱充满了乐感和智慧”,《纽约时报》也称他是“一位强有力的歌唱家”。

孙秀苇 饰 阿碧凯利

孙秀苇曾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图兰朵》中饰演图兰朵,《托斯卡》首轮演出中饰演托斯卡。她是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师从高芝兰教授及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拉斯匹娜。1994年底远赴意大利的她一年之内连续赢得包括意大利“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在内的6个世界级歌唱比赛冠军。从1997年首次在《蝴蝶夫人》中扮演巧巧桑的角色后,至今演出近300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蝴蝶夫人”。她泉水般动听的嗓音和得体优雅的扮相让无数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旅欧十余年间,她叱咤欧洲与北美各大歌剧院,好评如潮,意大利媒体更是评价她“可与歌剧女王卡拉斯媲美”。先后出演了《阿依达》、《蝴蝶夫人》、《图兰朵》、《托斯卡》、《诺尔玛》、《麦克白》、《命运之力》、《游吟诗人》、《阿提拉》、《修女安杰丽卡》、《沙乐美》、《安德莱·谢尼埃》等歌剧,并先后在欧洲的意大利罗马、维罗那露天剧场、威尼斯、巴勒莫、里雅斯特、马约卡、博洛尼亚、德国的柏林、波恩、亚琛、卡尔斯鲁厄、德意志歌剧院、法国尼斯、瑞士日内瓦、挪威奥斯陆、芬兰赫尔辛基、西班牙毕尔巴鄂、塞尔维亚等地的歌剧院一展歌喉,1999年开始在美国华盛顿、洛杉矶、底特律、费城、加拿大多伦多、南美等世界著名歌剧院演唱,是至今仍活跃在欧洲歌剧舞台上的华裔女高音之一。

安娜·玛卡洛娃 饰 阿碧凯利

安娜·玛卡洛娃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曾在都灵威尔第音乐学院跟随女高音西尔瓦娜·穆瓦索学习,也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参与过米雷拉·弗雷妮等著名女高音的大师班课程。

安娜·玛卡洛娃在意大利里提市举办的巴斯特蒂尼国际歌唱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安娜的职业生涯开始于2007年在科莫社会歌剧院举办的威尔第咏叹调音乐会,曾参演过的歌剧有《托斯卡》(意大利阿斯蒂、比耶拉、斯特雷萨、奥斯塔和圣雷莫)、《游吟诗人》(米兰德比剧院)、《费加罗的婚礼》(意大利尼凯利诺等地)、威尔第的《奥赛罗》(意大利奥斯塔等地)、《阿依达》(罗西尼剧院等地)。

最近安娜首演的作品有在都灵皇家歌剧院和帕尔马皇家歌剧院上演的《假面舞会》。刚刚过去的几个演出季中,她还参演了《游吟诗人》(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和《麦克白》(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及巴西圣保罗市立剧院)。

安娜近期的演出计划包括《纳布科》(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和《假面舞会》(焦科萨·萨沃纳歌剧院)。

谢尔盖·阿塔莫诺夫 饰 撒迦利亚

谢尔盖·阿塔莫诺夫出生于俄罗斯,毕业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2001-2006)。1997至2001年他在卡列宁格勒城市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学院学习,师从V.A.朱可夫。

2006年至2008年他在多个国际声乐进修学校深造。自2003年起成为莫斯科市政剧院诺瓦亚歌剧院的独唱演员,出演了很多经典剧目的主角,如《伊戈尔王》、《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叶甫盖尼·奥涅金》、《伊奥兰塔》、《鲍里斯·古德诺夫》、《弄臣》、《罗恩格林》、《塞维利亚理发师》、《纳布科》、《雪姑娘》、《沙皇的新娘》等。2008年他参加了喀山城市歌剧院的欧洲巡演。

奥林·阿纳斯塔索夫 饰 撒迦利亚

1976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父母都是歌唱演员。他自幼跟随大师德利加涅夫学习声乐,并在19岁那年在德国首次登上歌剧舞台,演出《阿依达》。1998至1999年他以《游吟诗人》、《唐·卡洛》和《阿依达》中饰演的角色初次在杜塞尔多夫、索菲亚和威斯巴登亮相。

1999年4月,他获得波多黎各多明戈声乐大赛奖。1999年他与指挥大师穆蒂同台完成了自己在斯卡拉剧院的首演。2000年7月,他在维罗纳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出演《阿依达》,并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莱尼亚诺战役》。他还曾在马德里皇家剧院演出《梦游女》、在布鲁塞尔和维罗纳出演《阿依达》,在罗马出演《诺玛》,与里卡尔多·夏伊合作在巴黎、图卢兹、阿姆斯特丹和米兰演出威尔第的《安魂曲》,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出演《基督的童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柏辽兹的《特洛伊人》等。他参演过的《麦克白》受到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并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和罗马歌剧院凭借《阿蒂拉》获得非同一般的成功。他还曾在华盛顿出演《波西米亚人》、图卢兹出演《塞维利亚理发师》、帕勒莫马西莫剧院和汉堡出演《游吟诗人》、在布塞托和拉文纳出演《西西里的晚祷》、在那不勒斯圣卡罗剧院出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参与演出由捷杰耶夫执棒的萨尔兹堡音乐节上的《参孙与达利拉》、斯卡拉歌剧院的《图兰朵》、蒙特卡洛歌剧院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浮士德》以及那不勒斯的《阿依达》。

他未来的演出计划包括巴黎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斯卡拉歌剧院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和《西蒙·博卡涅拉》、北京的《纳布科》和柏林的《唐·卡洛》。

金郑建 饰 以实玛利

金郑建曾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茶花女》中饰演加斯顿,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赵氏孤儿》中出演屠岸贾,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2005年至今先后在中国原创歌剧《原野》二十周年纪念版、国家大剧院音乐会版、小剧场歌剧等多个版本中成功饰演焦大星,演出近三十场次。2007年作为中方唯一角色演员,与中国爱乐乐团及多名世界级艺术家合作,成功完成了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中国的首度公演。2008年先后参加了中国原创歌剧《霸王别姬》(饰韩信)在北京首演,及被誉为“中国歌剧在美国的破冰之旅”的六城市巡演。2008年4月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主演了法国歌剧《国王》(饰将军米里奥);受到法方高度赞誉,并因此获得法国政府资助,再度赴法学习。2008年6月再次主演中国原创歌剧《再别康桥》(饰徐志摩)。2009年11月主演的《再别康桥》作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首部作品又一次和首都观众见面。2009年5月和9月在中国原创歌剧《青春之歌》的首演和二次公演中,生动鲜活地塑造了卢嘉川、余永泽两个个性迥异的剧中人物。2010年、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歌剧《茶花女》(饰加斯顿)。曾在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等许多重大演出活动中担任独唱、领唱。曾以中国艺术家身份出访了奥地利、德国、法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担任主演的音乐剧《五姑娘》获得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大奖及2005年国家精品工程三十台入围剧目。1999年在“日本静冈国际声乐比赛”中入围复赛。作为优秀选手参加了在“沈湘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优秀选手汇报音乐会。获中央电视台2000年“步步高杯”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集体银奖。2000年“百灵鸟杯”专业组个人银奖。

卢恰诺·冈奇 饰 以实玛利

28岁的卢恰诺·冈奇是意大利最令人兴奋的年轻男高音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正变得越来越抢手。

他出生在罗马,9岁他加入了西斯廷教堂“Pueri Cantores”的合唱团。2001年,他在罗马阿根廷剧院演出了由雷纳托·布鲁通指挥的莫扎特歌剧,开始了他的歌剧生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继续发展他的事业,在最近几年饰演主要角色,并在许多歌唱比赛中也取得了胜利。

2006年2月,他在罗马音乐厅参与了由弗朗西斯科·拉·维切尔指挥的威尔第歌剧《茶花女》。9月,他首次参加赛维里诺 加扎罗尼国际艺术家,饰演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的唐·巴西利奥和唐·库尔西奥。2011年6月,他赢得了在巴黎举办的多明戈世界声乐大赛,普拉西多·多明戈二等奖,并于同月,在罗马参加了歌剧《贾尼斯基基》演出。今年1月和2月,他参演了歌剧《茶花女》,在国内外演出。

杨光 饰 费蕾娜

199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全奖进入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歌剧中心学习,2001年结业并获该院高级表演艺术家证书。2002—2005年签约于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青年艺术家培训中心,2005年起至今签约美国哥伦比亚艺术管理经纪公司,成为该公司旗下国际职业歌剧演员。

1997年“英国卡迪夫国际歌唱家大赛”唯一大奖(此赛事现更名为“英国BBC国际歌唱家大赛”),2001年“多明哥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出演过的歌剧主要角色有:《塞尔维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修女的对话》中的修女玛利亚、《蝴蝶夫人》中的铃木、《阿伊达》中的安奈丽丝、《唐卡洛》中的爱波丽,《卡门》中的卡门,《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神奇的黄昏》中的瓦尔特罗德等。

杨光曾受邀在英国、美国、香港及中国上海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她与国内外著名指挥家,如:安德鲁·戴维斯、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卡洛·里奇、严良坤、陈作煌、张国勇等合作在交响音乐会中担任的重要独唱、领唱部分。主要曲目有威尔第《安魂曲》、《马勒第二交响乐》及马勒的《流浪者之歌》和《大地之歌》,《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及《黄河大合唱》等。主要合作过的交响乐团有: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法国巴黎交响乐团、美国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等。杨光近期在继续其国内外的演出,同时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声歌剧乐系任教。

郝俊华 饰 费蕾娜

曾就读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及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路畅教授、周小燕教授及艺术指导韦福根教授。

2010年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硕士学位后,随即考入意大利博洛尼亚歌剧学校,接受专业歌剧训练。2010年11月,在博洛尼亚歌剧院参与Rossini cards的演出,饰Cenerentola一角。2011年1月,饰演新创歌剧《Frankenstein》中Seconda Creatura一角,在博洛尼亚地区各中小剧院演出,深获好评。2011年5月,与意大利知名指挥家Tamàs Pàl合作,参与博洛尼亚剧院为纪念李斯特诞辰200周年举办的Christus交响乐演出。2011年10月,在意大利Cagliari剧院首演Madama Butterfly 中的Suzuki角色,合作指挥Julian Kovatchev,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2012年1月,在意大利帕尔马剧院,饰演威尔第歌剧《Aida》中的Amneris一角,合作指挥Antonino Fogliani。2012年4月与指挥家Paolo olmi合作,再次将Suzuki搬上舞台,在意大利Cesena剧院与Forli剧院巡回演出。2012年5月,在意大利Bari,Tito Titano 威尔第声音比赛中,获满分第一名,并获最佳诠释艺术家奖。

赵明 饰 巴力神大祭司

男低音,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青年教师容世杰。2003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赵登营教授。201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师从金铁霖教授。2010年8月在俄罗斯首届纪念“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青年演唱家国际歌剧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1年7月,入选由国家汉办主办的“I SING BEIJING”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接受了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歌剧指导Katherine Chu、韦福根,以及来自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导演Peter McClintock、指挥Gareth Morrell和艺术部主管Lenore Rosenberg等专家的指导和肯定,参加了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专场音乐会并获得好评。2011年12月,获得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优秀奖。2012年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山村女教师》中饰演周五山,并于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版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饰演鲁特和克雷斯佩尔,还将在歌剧《卡门》中饰演祖尼卡。从2011年开始,作为人民音乐出版社《歌唱艺术》杂志的特约撰稿,长期为杂志撰写乐评、名家专访及声乐教学类文章。

刘乃奇 饰 阿布达罗

他曾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图兰朵》中饰演皇帝,《贾尼·斯基基》中饰演杰拉尔多。

中国交响乐团男高音演员,在《图兰朵》、《贾尼·斯基基》《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理发师》、《莎乐美》、《托斯卡》、《假面舞会》、《游吟诗人》等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要角色。2010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贾尼·斯基基》中的出色表演得到媒体的高度评价,《音乐周报》评论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扮演Gerardo的青年男高音刘乃奇,他漂亮的嗓音有的时候甚至让人想起伟大的意大利男高音斯泰法诺年轻时的状态。”

2002年获得全国青少年新人选拔赛金奖开始崭露艺术才华,多次在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金钟奖等国内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

李欣桐 饰 安娜

李欣桐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声乐表演学士、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声乐教育法硕士。在美期间曾任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声乐系助教,获得学生和系主任的好评。

李欣桐曾在上海大剧院、北京中山音乐堂、国家大剧院演出,饰演过民族歌剧《雷雨》中的繁漪、普契尼歌剧《外套》 中的女主角Giorgetta、比才歌剧《卡门》中的弗莱斯奎塔、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中的皇后,并曾参加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柳儿、比才歌剧《卡门》中米凯拉的排演。在美期间获NATS比赛第二名。曾参加二十余部歌剧、清唱剧的演出。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众多国际、国内优秀艺术家对合唱团进行艺术指导。团员由全国各艺术院校及海外学成的优秀学子经过严格选拔组成。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以歌剧、音乐会演出为主要任务,并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和艺术教育活动。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赵氏孤儿》、《运河谣》,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费加罗的婚礼》、《爱之甘醇》、《塞维利亚理发师》、《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假面舞会》、《弄臣》、《茶花女》、《奥赛罗》、《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卡门》、《托斯卡》、《图兰朵》等二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除了歌剧演出外,合唱团还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美丽中国》等。作为国家大剧院驻院演出团体,合唱团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

合唱团成立至今与众多著名艺术家进行了合作,并获得了大师们的赞许。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与合唱团合作演出的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迪安那、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丹尼尔·欧伦、耶欧·莱维、安德烈·利卡塔、吕嘉、李心草、张国勇,著名歌唱家里多明戈、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利、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李晓良等。合唱团全年演出超过百场,为推动国家大剧院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全新的音乐精神和远大的音乐视界。来自中国及海外的近百名音乐家以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去践行音乐中永无止境的给予、智慧和精进,为北京及中国新式音乐生活的塑造、为演绎和传递艺术的美好与光明而倾尽心力。

同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全世界最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根特·赫比希、克里斯蒂安·雅尔维、耶欧·莱维、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身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他们既是中国歌剧最高音乐造诣的代表者,也在音乐厅舞台上有着熠熠生辉的表现。在《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茶花女》、《卡门》、《费加罗的婚礼》等众多世界级的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中,他们出色的音乐演绎已经是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2011年,他们在国家大剧院全套马勒纪念系列中表现瞩目。2012年,在艾森巴赫的指挥下成为《音乐周报》年度十大音乐会中的唯一中国乐团,2013年,在吕嘉带领下开启全套贝多芬之旅,而马泽尔指挥的瓦格纳《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25年来最完美的演绎”,而索尼为该场音乐会发行的现场录音,也成为乐团的首张交响乐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还活跃在北京现代音乐节等事件中,相继上演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作曲家的作品,并于2013年世界首演了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等10位作曲家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不仅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世界各地。2011年,他们在首尔艺术中心上演《图兰朵》。2012年,与艾森巴赫参加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悉尼等地成功上演音乐会。2013年,吕嘉率团赴澳门、新加坡、首尔举行首次亚洲巡演并大获成功。

2014至2015乐季,乐团将上演《奥涅金》、《阿依达》、《乡村骑士》等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郑明勋、根特·赫比希、安东尼·维特等大师的带领下,与郎朗、王健、王羽佳、布赫宾德等独奏大师合作,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同时,乐团将在吕嘉带领下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首次北美巡演。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经典唱段赏析

序曲

威尔第为史诗性的《纳布科》创作了宏大的序曲,据说是在排练的间隙,他在咖啡馆里一挥而就。长达七分多钟的序曲以行板开始,长号威严的引子仿佛描述了所罗门神庙的庄严,快板乐段后回到行板,随后轻快的三拍子主题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共同奏起:“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又名“希伯来人合唱”)的主题极为优美,歌剧里四拍子的这段合唱被威尔第改成了三拍子用到序曲里,抒情的旋律和强烈的齐奏呼应,疾风暴雨般的快板随后奏出胜利的号角,行军的进行曲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这首序曲规模宏大,对比强烈,旋律优美,结构谨严,也是交响乐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名作。

我也曾对快乐敞开心扉

这是阿碧凯利的一首咏叹调,大幕开启不久,当阿碧凯利发现自己并非纳布科的亲生女,而只是奴隶出身,她唱出了这段咏叹调。前面叙事的宣叙调表明了她对纳布科以及费蕾娜的痛恨和对命运的愤怒,咏叹调则用悠长的旋律线条刻画出她也曾快乐,但遭受别人的悲伤、留着别人的眼泪。咏叹调里,伴奏轻柔梦幻,威尔第更为女高音谱写了漂亮的装饰音,最后阿碧凯利哀叹那逝去的魅力,并反复吟唱谁能再度替她恢复那样的日子,最后尾声时的华彩乐段及极弱的高音C感人至深。

列维人的合唱

弦乐组极弱的齐奏既符合夜晚静谧的环境,也预示了列维人的不安。被大祭司在夜晚召唤来的列维人和以实玛利并不能很快就互相融合,列维人的合唱其实是大齐唱,与男高音以实玛利一唱一和,一方坚称以实玛利是受诅咒的人,而以实玛利则恳求对方接纳自己。这段里,威尔第谱写了节奏强烈的音乐,男高音嘹亮的嗓音和列维人的大齐唱充满了戏剧性。

巴比伦人,听我说……谁拿走了我的王冠

纳布科冲上舞台,用一段宣叙调嘲笑犹太人及其神祗,他自称自己为上帝和国王。众人皆哗然,费蕾娜说要与犹太人共存亡,纳布科正自称自己为上帝的时候,一道闪电击中了他,王冠也掉在地上,这时纳布科唱出“谁拿走了我的王冠”。暴怒之后,音乐转入柔板乐章,他哀叹就连女儿都不帮助自己,这时伴奏的长笛和单簧管也营造着无助的氛围,然而很快纳布科遭雷劈后神智陷入不清,他看见幽灵拿着火焰宝剑围在身边,他绝望地发现自己孤立无援,眼睛里掉下泪珠,连着问“为什么”,却只能是哀叹。

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

这无疑是歌剧史上最有名的合唱之一,被誉为意大利的“第二国歌”,也是威尔第一生中最成功的旋律之一。幼发拉底河畔,犹太人希望重返家乡的心情籍由这首合唱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剧本里的这段歌词也极其优美抒情,诗意盎然的歌词不仅没有被戴着枷锁的沉重压迫,反而和优美的音乐相得益彰。整首合唱段落分明,层次突出,三声部水乳交融。

本剧发生在公元前587年。巴比伦国王纳布科好战残暴,在他率领巴比伦军队攻入犹大国首都耶路撒冷前,纳布科的次女费蕾娜被挟为人质。危急关头,费蕾娜的恋人,犹大国贵族以实玛利将她救出;纳布科征服了犹大王国,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将犹太人流放至巴比伦。纳布科长女,实为奴隶所生的阿碧凯利也深爱着以实玛利,但被以实玛利拒绝。偶然间,阿碧凯利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她对纳布科和费蕾娜怀恨在心,想除掉两人以夺取王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纳布科,狂妄地宣称自己是神,要求犹太人放弃他们的信仰,犹太人的神降下闪电惩罚纳布科,使他失去神智和力量,阿碧凯利趁机登上王位。犹太大祭司撒迦利亚鼓舞着受奴役的犹太人,让大家相信犹他们终将重获自由。但阿碧凯利决定杀死妹妹费蕾娜及所有的犹太人。纳布科爱女心切,祈求犹太人的神宽恕自己,赋予他力量拯救女儿。在旧部的帮助下,纳布科及时赶到,解救了费蕾娜,将自由还给犹太人民。阿碧凯丽服毒自尽。

朱塞佩·威尔第

威尔第于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瓦格纳小五个月。如果说18世纪的亨德尔和巴赫是巴洛克音乐的双子星座,那十九世纪晚期歌剧的双子星座无疑就是威尔第和瓦格纳。尽管二人殊途同归,最终都达到了戏剧和音乐结合的巅峰,但和瓦格纳不同,威尔第更多地根植于意大利的歌剧传统。威尔第的咏叹调美不胜收,许多都成了街头巷尾人人传唱的歌曲,成为意大利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如《弄臣》里的《女人善变》、《茶花女》里的《饮酒歌》、《阿依达》里的《大进行曲》、《纳布科》里的《希伯来合唱》等。

威尔第的成长史或许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他能成为意大利歌剧复兴的关键人物。在威尔第的青年时代,意大利歌剧长久以来的“圣地”拿波里已经衰落,“美声歌剧”也已呈颓势,大师们老去之后再也没有歌剧界众望所归的领袖。年轻的威尔第没有在拿波里学习,他在意大利全境国际化程度最高、受外国文化影响最大的米兰。米兰是意大利的第一大都市,德国音乐在这里已经有了勃勃生机,年轻的威尔第在这里学习作曲,也欣赏了大量的音乐会,其中包括德国经典大师们的作品。可以想象,在意大利这样一个音乐传统浓厚、但未免偏安歌剧一方的国度,接触到最新的德奥音乐,对威尔第的冲击有多大。

威尔第一直是个伟大的创新者,这也是他的音乐不朽之原因。从1842年为他赢得名声的《纳布科》开始,到1847年的《麦克白》(Macbeth),威尔第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中也已经显示出他未来的歌剧之路。《麦克白》打破了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不成文的一个规矩,里面主要线索没有爱情故事,而是用音乐表现出了勾心斗角、表现出了残酷的斗争,并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威尔第中期的作品更加具充满了前人所未曾尝试过的元素,创新始终贯穿着他的创作:《弄臣》里糅合了喜剧和悲剧,糅合了高度戏剧性的冲突和颇具“下里巴人”风格的小曲,利用四重唱表现戏剧冲突更是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发扬光大。《茶花女》(La Traviata)再度体现了文学和歌剧的密切联系,小仲马的戏剧也再度体现了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对歌剧界的深远影响。威尔第在此已经达到了艺术的高度平衡:角色之间的平衡、音乐和戏剧的平衡、演出效果和规模的平衡都被他拿捏地十分精准。威尔第和此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最大的不同也逐渐显现出来,他对交响音乐的了解和重视使得他的歌剧伴奏更加现代化,管弦乐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厚重的和声在意大利歌剧里前所未有,而精致细腻的室内乐效果也绝非此前的意大利歌剧所能媲美,对位的创新也是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做出的巨大贡献。《弄臣》中蒙特罗内伯爵的一场戏里,弦乐组制造出非常迅速的上升音阶,对强化戏剧的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威尔第歌剧里合唱队的写法也是超越了之前的意大利作曲家。而所有的这些特点,《奥赛罗》都可谓是集大成者。

声乐和管弦乐都凝结了威尔第的毕生功力,非常精致、富有想象力,歌剧中的声乐和管弦乐旋律已经水乳交融,共同组成了作品的织体。这不仅仅是受瓦格纳的影响,而是威尔第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渐渐摸索出的意大利歌剧的道路:《奥赛罗》是威尔第的艺术顶点,在这里意大利歌剧达到了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峰,无论是传统的咏叹调还是二重唱,还是歌剧合唱曲,都完美地融入到了旋律和戏剧的洪流之中,有机地构成了歌剧的整体。威尔第用意大利的方式达到了瓦格纳希冀达到的境界。

歌剧纳布科 敬请期待!

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